AI挑战3分钟如何进行语音翻译?
古诗词、地道俚语、国际会议发言,
AI语音翻译得准不准?
有没有延迟?
8月20日,一场AI语音翻译界的“超级赛马”火热开跑!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办,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翻译协会、中国人工智能百人会承办的“2025年北京市多语种AI语音翻译大赛”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来自全市的8家AI翻译企业、科研机构携最新技术亮相,通过实时竞技检验AI在复杂语境下的翻译能力。
三大硬核看点
1. 首次打造“多语种AI语音翻译真实场景”实战考场!
模拟真实国际会议,请来资深译审专家,现场检验AI语音翻译的行不行!
2.首次搭建“技术迭代实时竞技”的升级擂台!
以赛代评、以赛促用,8家企业在中英互译、小语种等环节正面PK,好产品,比出来!
3.首次构建“产业—落地—推广”闭环生态!
从赛事到场景、从技术到产品,全链路服务助力AI语音翻译标杆诞生,为行业持续供能!
协会理事单位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经理王睿介绍,作为北京本土企业,这次参赛带来的是自主研发的AI语音大模型。它不仅强调翻译准确度和流畅性,更注重安全性与合规性,紧跟时事热点训练词库,能更好地服务外事会议等国际场合的实时翻译需求。
北京智谱兴曜科技有限公司杜堂文表示,大模型在语义理解和翻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对于多语种翻译。然而,在处理特定演讲稿时,其实时同传功能受到人类断句模式的影响,需要对产品进行优化以适应不同场景需求。此次大赛对大模型企业来说是一大助力,通过与行业顶尖企业的同台竞技,可以获得产品迭代和技术研究的反馈,进一步推动大模型的发展。
解码AI语音翻译实时力
大赛将中英互译精准度、小语种覆盖广度、实时交互稳定性三大指标纳入统一评测体系,推动AI翻译技术从“可用”向“好用”进化,为国际商务、跨境教育、全球政务等领域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
术语、专有名词是否精准?句式是否自然,逻辑是否连贯?会议、直播场景能不能实时传译?诗词、俚语、文化梗,AI懂不懂?8家单位抽签出战,限时完成中英互译、英中互译、小语种挑战三大关卡。评审团跨界融合,学术+产业+技术,产学研联动现场打分。
大赛汇聚多方合力,由政府科技部门组织搭台,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翻译领域顶级高校院所会同北京市翻译协会设置赛制、组织承办,AI翻译企业等行业力量积极参与,兼具权威性与专业性。同时大会组织了强大的评审团,包括前外交部译员、联合国资深译员、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会员等翻译领域专家,专业底蕴深厚,兼具丰富实战经验与专业素养,为大赛评审提供有力支撑。参赛单位涵盖全市主要优势企业,集中展现北京在AI翻译的技术厚度与产业活力。
下一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按照“一场景多产品”“一产品一方案”的工作思路,推动技术迭代升级,鼓励企业开发多元化产品,为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更是全球合作的桥梁。
我们期待,
AI语音翻译成为那个打通世界,
没有隔阂的——数字使者。”